【聯合報 2016/01/05】
聯合報 記者莊琇閔
當大家在年節煩惱吃什麼大餐時,有許多弱勢家庭卻在為了下一餐而煩惱。安得烈慈善協會有感於正值發育階段的孩子,因為吃不飽,生長曲線嚴重落後,推動「食物銀行」,協助經濟弱勢家庭的孩子免於飢餓。
「安得烈食物銀行」計畫,將最方便食用與長期保存的食物組合成「膳糧食物包」,援助0至15歲成長階段的貧困學童。協會除募集善款,也會將所需的白米、麵條、兒童奶粉、燕麥片、沖泡穀粉等物資數量上網公告,讓民眾捐獻實物。
為喚醒社會大眾對於飢餓議題的重視,安得烈慈善協會也長期深耕校園,全台已有逾250間學校透過生命教育課程,從飢餓議題出發,傳遞「人飢己飢」的關懷互助態度,透過「愛要即食」的體驗活動,讓學生感受「施比受更為有福」的快樂,學習付出關懷他人。
去年耶誕節前夕,復興高中與安得烈慈善協會即合作辦理「幸福一日捐」活動,全校師生攜帶膳糧食物到校。學生於校內募集食物,交由安得烈慈善協會分裝成營養均衡的食物包,捐贈至偏遠地區清寒弱勢家庭的孩童。
協會志工說,雖然每次整理物資運送到需要的家庭時,常累到腰挺不起來,但看到小朋友打開食物包時臉上的喜悅,志工早已忘了疲累。
目前協會每月幫助的孩童逾2500人,協會希望在歲末年終時,民眾能踴躍出錢出力當志工,讓弱勢小朋友都能有一個飽足的寒假。
您可能也會對以下這幾則媒體報導感興趣: